读完悠悠老师《悲剧中的悲哀》一文,像一粒石子重重投入心湖。我仿佛清晰听到了龙应台在大声地质问:中国人,你为什么不生气?
是啊,在信任缺失,没有信仰的浮华当今,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迂腐麻木的灵魂,越来越多。也许,只有对生命的轻视和冷漠摊在自己头上时,才会痛心疾首。这不仅仅关乎社会体制的大问题,也关乎国民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理念。
残酷的事实告诉我:“偶然的悲剧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人文理念的必然悲哀”。缺少“以政为民”的理念,再现代化的大都市,也会上演踩踏的悲剧;心中没有“人性良知仁爱友善”的人文理念,就如同人性丧失、良知泯灭的行尸走肉,不懂得去深切关注和痛惜生命的离殇。就可能像那群呼喊倒计时的人,在无意之中,把自己丑陋的灵魂,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,被定格在历史的耻辱柱上;没有一定的人文素养,就没有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,就可能会与虚伪狡诈扭曲的脑残人为伍,像“鲁迅笔下脑残的阿Q、孔乙己,又像是柏杨笔下的丑陋瘪三”,作贱了自己,还自以为靓丽。我想,现实中这偶然的悲剧是如此,网络中,彼彼丑陋悲哀的现象,又何尝不是如此?!
作为新年开篇,老师把关注的目光,放在了“人性良知仁爱友善”的理念上,梅子由衷钦佩老师的人性人格和男人的情怀。相信,老师正义的呐喊,一定会有回声的。
虽然一味的生气不管用,但我知道,生气与不生气,关系到做人的良知。我把老师用敏锐的目光,捕捉到的悲哀画面附在这里,时时提醒自己,人文素质和理念的重要。让这悲哀的警钟,为自己长鸣!
画面一:发生踩踏事件的上海外滩陈毅广场,我再熟悉不过。每每公务上海,总要陪朋友到外滩,我习惯坐在台阶上吸烟等候。那里恬静祥和,没有人来人往的喧闹嘈杂。谁能想到,2014岁末的夜晚,那里竟成了血腥沙场。三十几条鲜活生命惨遭踩踏,没能听到新年的钟声,横尸浦江西岸。
画面二:刚刚发生踩踏事故的陈毅广场,遇难者尸体被抬走,伤者惊魂未定,地上血迹斑斑一片狼藉。可近在咫尺的江边,仍有一批人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,凭栏远眺江东,跟着时钟倒计时兴高采烈呼喊着:5、4、3、2、1……
画面三:就在上海发生踩踏事件第二天,西北某大学官网上冒出一篇文章。其文认定上海民众走出家门迎新年,与“惨剧的发生有其必然性”,并借题发挥高赞本校阻止学生参与圣诞节之类校外活动“无比正确”。呼吁“党和政府”对民众的节日文化需求,及青年人文化多元趋向,严加管理不能“大撒手”云云。
悠悠老师文字的网址
评论